中华文明渊源流长,玉文化做为中华文明的基石之一,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翠青玉,蜥蜴的寓意是“希望、今非昔比,步步高升,… …”。
华夏民族是个崇尚玉的民族。古人认为玉是天地间凝结的精华结晶,天地玄黄宇宙混沌,玉具有通达天地神鬼的灵性,这个时候的玉代表了原始的信仰力量。在中华文明史上,玉做为宗教祭祀及国家大典上的重器,同时也彰显了地位、权力和财富,因而受到统治者的尊崇和膜拜。

碧玉扳指,古称“韘”。最早的扳指见于商代“妇好”墓出土。
中国有四大名玉。一说為“和田玉、蓝田玉、独山玉、岫玉”;另一说為“和田玉、独山玉、蓝田玉、绿松石”。説法不一,但在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之后,玉配饰以阶级等级和王权的标识示于世人,其尊贵程度和象征意义,从商代“妇好墓”的出土玉器,以及“和氏璧”的故事里得见一二。

青花貔貅,招财纳福,辟邪镇宅。
对美的普遍认知,以及对玉的人格化演绎,玉的“帝王专属”概念也逐渐向社会阶层扩大,君子佩玉之风由此盛行。玉器的艺术表现形式,其蕴涵的寓意和观赏性也愈加丰富多彩,玉有了更多审美娱乐的文化内涵。

白玉中以羊脂玉为上,以“白如截肪,状如凝脂”來形容。
“石之美者為玉”,老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,偶遇一物制為器,其声悠扬其质坚韧,于是便有了几千年的寻玉之路。“石之美者為玉”,其实非识玉赏玉的新境界而不可达。一切美好的事物,都是精神需求的产物。

青白玉手把壶,雕刻精美。鱼在传统玉文化里的寓意是“年年有余”、“富贵有余”。
从祭祀礼器到王权的象征,再到佩戴把玩,从宗教政治、等级礼仪、到文化审美,玉积淀了很深厚的传统文化,并且日益深入人心。玉,也在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。人们悉心雕琢打磨,佩戴赏玩,文人墨客们更是“怜香惜玉”,用尽溢美之词,以玉比德,喻人以玉,于是玉被赋予了生命。玉包含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,玉文化异彩纷呈,构成了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所以对玉的识别鉴赏,寓意寄情,自古便被人们不停地探索并不断丰富和创新。

俄料,白玉俏色佛牌。佛迎福来的寓意,深受人们喜爱。
当然説玉,少不了要说到人养玉,玉养人这样的话题。说是常识也不为过:不碰不磕、不触硬物、不被腐蚀——挺贵的东西,您也不舍不是?佩戴把玩关键还在一个“养”字,说的是玉和人一样,怕受惊跌,须悉心照料。还有就是佩戴,不要冷落了您的玉,经常佩戴把玩也是一种养护。

烟雨朦胧里,田間出新绿——意境。俗语有曰“家有三色玉,胜藏万担粮”。

烟青玉(紫罗兰),墨分五色浓淡——偏紫色者为佳,昆仑玉中倍受青睐的新贵。

碧玉白菜,百财和有财——中国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。
玉的坚韧和永恒,经得起岁月的磨砺。数千年的尚玉传统,使这一条血脉的延续承载至今。所以得之惜之,也似乎才能不负传承的使命。爱惜才是最好的呵护!爱惜她,当然就会慎行举止,爱惜她,也才会去探究她的美和精髓。

青白玉,晴水镯。一弯淡淡的湖水,似夏日里的清凉。
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,一块玉成为了您的心爱之物,所以珍惜才对得起这份缘。玉是文化血脉的载体,玉被人赋予了灵性,您在呵护爱恋这块玉的同时,她也在随时提醒并端正您的品行!这大概就是人和玉之间互相交融感应的过程,养玉养心,养心修身也。

碧玉,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。
佩戴是心念的表达和寄托,把玩是岁月的积淀和镌刻。但是不管怎么说,结缘于一件心爱的玉并祈求如意祥瑞,应该是每个人内心不了的情结吧!

珠圆玉润,感知与呵护。
最后,各位亲爱的玉友,寻玉采玉,相玉琢玉,路漫漫兮求之不易。千挑万选“玉”你有缘,量力而行得之惜之。佩玉琼琚,怡情悦性。如此便好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