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石文化的起源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石,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,旧时器时代的创造者。
历史考古发现距今有依据、有记录的玉石文化,则可上溯到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兴隆洼文化。那时的华夏先民已经凭着精细琢磨的玉器来实现通神、通天的神话梦想,完整地构出了一套有关玉的信仰和礼仪传统。
随后,玉石文化在新石器晚期得以大力推动和发展,也就是炎黄二帝时期,距今6000—5500年左右,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。
然而,翡翠作为玉石中的佼佼者和后起之秀,为美而生,相较其它玉石珠宝更加多姿多彩。具有颜色丰富、物性稳定、光泽强、折射率高、比重大、硬度高,有灵性、有活力,光泽更好等特点,被誉为“玉石之王”。
据说从汉朝开始就有翡翠的文献记载,但据史料记载翡翠是明朝时期开始传入中国,到了清朝中国的翡翠文化则进入了鼎盛时代,翡翠制品在民间开始广为流传。尤其是慈禧太后十分喜欢翡翠,受皇室宠爱影响传承至今。

神话“女娲补天”用的五彩石

兴隆洼文化的玉石器

玉石文化自古至今,乃是中国文明起源和文化传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意义非常重大。

炎黄二帝时期玉石也有记载

4500多年前的玉石就有如此工艺

战国时期的“完璧归赵”

清朝时期的翡翠玉石

慈禧太后的最爱“翡翠西瓜”
